近日,东北地区不断传来好消息。
一个月前,权威信息显示,沈阳城市圈已正式获准,成为中国第九个国家级城市圈和东北第一个国家级城市圈。
前段时间发布的第一季度数据显示,吉林省GDP增长8.2%,居全国第一。近年来,东北三省首次GDP增长率超过全国股市。
最近,海关总署的宣传也给东北地区带来了好消息——允许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在吉林省现有内贸货物跨境运输经营范围的前提下,作为内贸货物跨境运输转站港口,自6月1日起实施。
这被许多人广泛认为是东北地区的“外东北”,并在开放时增加了安全通道的优势。
在各种国家扶持政策和积极发展的势头下,东北真的需要“王者回归”吗?
东北对东北意味着什么?
必须强调的是,将海关总署允许提升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作为吉林内贸货物跨境运输转站的港口,很容易引起曲解。
1、东北地区本身就有外国东北——大部分是大连港;2、海参扭港允许其作为吉林省内贸货物跨境运输转站港口,这只意味着为东北地区的内贸货物增加了一个“转站港口”,而不是出口外贸。
此外,目前东北国内贸易货物跨境运输政策尚未首次实施。2007年黑龙江有示范点,吉林也有示范点。与此同时,除俄罗斯海港外,跨境电商转运站也涉及朝鲜。
因此,吉林允许将海参扭港作为内贸货物转站港口,最准确的说法是,东北地区的内贸货物跨境运输安全通道也增加了。
自然,这也是重大新闻。毕竟,东北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煤炭和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对大宗商品的国内贸易和物流需求相对较大,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应用低成本的国际海运,从而降低国内贸易的运输成本。
例如,如果吉林某些地方的国内贸易海运通过海参扭转车站,将比大连车站节省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运输费用。好消息是“北货南运”。
与此同时,虽然国内贸易货物的跨境运输不涉及出口和外贸,但由于使用了跨境电子商务港口,它也对东北地区不久的将来与俄罗斯的经贸关系形成了更多的希望。有关方面明确提出,东北振兴发展与俄罗斯远东开发设计具有聚合效应,在新时期进入机遇和挑战。
从第一季度的数据来看,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东北地区和俄罗斯的贸易总额确实有所上升。
如吉林省与俄罗斯的贸易总额为57.3亿元,同比增长92.3%;黑龙江省对俄罗斯进出口贸易490.4亿元,同比增长24.5%;辽宁对俄罗斯进出口贸易11.2亿元,同比增长63.2%。
虽然东北地区和俄罗斯的外贸总额仍然不是很高,但这种增长率的主要表现也提高了东北地区的外贸发展,具有地理优势,甚至整体扩大开放能力,带来了更多的想象力。
做好交易,提升东北人气值
由于包括出口外贸在内的各个领域的优异主要表现,东北三省的GDP增长率在第一季度超过了全国各地的股市。
官方数据显示,第一季度,辽宁东北GDP最高,GDP增长率超过全国0.2%。上一次,辽宁的增长率超过了人均生产总值或2014年;虽然去年第一季度黑龙江也超过了人均生产总值,但最后一次是2013年第三季度。
因此,这一次,三个省区的群体增长率超过了全国各地,对东北来说,确实是久违。
虽然这一主要表现与去年同期的低增长率有很大关系,但由于疫情的影响,东北地区在出口外贸、工业生产、交易、项目投资等诸多领域确实呈现出明显的转暖趋势。
例如,在工业生产水平上,吉林省规模以上的工业增长值同比增长7.6%,高于人均生产总值 4.6 %;辽宁为7.5%,高于全国4.5%%;黑龙江为5.1%,高于全国2.1%%。
一季度,辽宁、吉林、黑龙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5%、14%、均高于人均生产总值(5.8%)的8.3%。
值得注意的是,淄博爆火后,已有东北大城市,如辽宁锦州派高官南进西天取经。淄博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已经成为全国各地的网络名人城市,这对东北也有独特的地方特色,或者在许多消费轨道上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众所周知,东北生产的“网络名人”,甚至网络直播平台都被吐槽为东北的新支撑。这样,像淄博一样,将这种互联网知名度转化为线下知名度和消费水平,肯定会造成更强的“网络名人”经济效益。
可以说,通过调整消费市场,独立创新消费模式,进一步做好交易,促进东北地区的知名度和烟花氛围,应该是东北地区发展方向非常值得探讨的方向。
东北有哪些主观因素值得一看
第一季度“开好局”后,东北能否继续保持这种状态还有待观察。但除出口外贸外,还有一些主观因素值得关注。
例如,东北正在加速产业结构转型。
以汽车工业为例,东北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但现阶段,东北地区仍处于“慢拍”状态。相应地,这意味着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以探索。
今年,吉林省发布了关于实施车辆产业集团“上台阶”项目的建议 50 条首要任务。其中,仅今年吉林省就计划实施167个车辆产业集团“上台阶”建设项目,总投资近1000亿元。
事实上,一些大项目的实施早就有眉目了。去年2月,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宣布落户长春。该项目总投资358亿元,是奥迪在中国第一个专业生产纯电动汽车的生产基地。
辽宁以车辆为支柱产业,仍在加快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型发展。例如,3月20日,沈阳铁西区项目投资100亿元正式启动,弥补了沈阳新能源技术电力电池产业的空缺;宝马集团最近在沈阳宣布,总投资100亿元的第六代电力锂电池项目全面启动。
很明显,与上海、西安、长沙等地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等方面的领先一步相比,东北汽车转型发展的收入仍在释放中。
还有一个关键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现阶段促进就业的现行政策下,东北地区的人口发展很可能有机会。
上个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优化调整稳定就业政策措施促进民生发展的通知》提到,国有企业适用于扩大招聘业务规模。众所周知,东北地区的国有经济份额远高于人均生产总值,这意味着将有更多的机会吸引大学毕业生。值得注意的是,这将在多大程度上对东北吸引人才产生积极影响。
东北地区中心城市承担起重担
东北复兴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区域中心城市能否更强地肩负起领导者的角色。
众所周知,东北地区规划了哈尔滨、沈阳、大连、长春四个副省级市,堪称全国“顶级”。此外,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在人口、经济发展等方面对所有地区的经济发展都有更突出的影响。
比如大连和沈阳GDP总产量占辽宁省近60%;人口占我省近40%。
长春GDP占我省的一半以上,是国内城市竞争力最高的省级城市;人口也接近全省的40%。
哈尔滨GDP占全省三分之一以上,人口接近三分之一。
毫不夸张地说,要稳定东北地区的经济和人口,关键取决于该地区的中心城市。
目前,区域中心城市的表现不负使命。今年第一季度,许多区域中心城市的表现非常引人注目。大连已经为东北第一个“万亿元GDP大城市”做好了准备,GDP同比增长5.7%;沈阳为5.9%;哈尔滨5.4%;长春已达10.3%。在增长速度上,都表现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牵引作用。
在人口水平上,东北地区人口总体持续下降,除哈尔滨外,沈阳、长春、大连人口仍保持正增长。
在政策方面,沈阳城市圈的获准也为东北地区的战略增添了一席之地。下一步,国际大都市破零,值得一看。
自然,总体而言,东北地区的发展趋势,包括区域中心城市,现阶段仍有许多地区必须跨越。人口流失,产业布局偏“重”、商业环境还需要再次改善等,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实际研究课题。
然而,今年第一季度的表现将为东北地区的发展趋势注入新的信心。一个有意义的故事是,辽宁队在最近的CBA总决赛中以4-0击败敌人浙江队夺冠。比赛结束后,辽宁教练杨明在接受采访时发表了一段感言,引起了许多共鸣。
他说,辽宁男子篮球队代表了普通人的期望,他们没有那么成功,正在为日常生活而奋斗。”在前八名中,每个人都是经济发展最落后的地区。每个人最终都能赢得冠军,而不是辽宁人独特的顽强精神。我们都是不太成功的人或普通人,想要改变生活基准或指路灯。”
一席话很励志,也说明东北的发展趋势从不缺乏驱动力。今年很受欢迎,是电视连续剧《漫长季节》中以东北为主题的经典话语,也适用于现阶段的东北:向前看,不要回头看。